我们最近都关心的IVD检验套餐被拆解了,是为了病人的实惠吗,还是宝哥没钱了? 不管是那种原因,首先我做为IVD人,我支持,我赞成,拆不拆都对我们牛马来说,都无所谓了,大不了回家躺平。曾经被铁链拴住的看门狗,突然挣脱了束缚,却不知该奔向何方。 2025年盛夏,全国医疗系统的“拆套餐风暴”像深圳的台风,暴雨一样正式登陆。多部门发布新政,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遵循“最少够用”原则,对检验项目组套“应拆尽拆”。一夜之间,曾经琳琅满目的“肝功一号”“肿瘤标志物全家桶”被拆解成孤立的单项,检验科的流水线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01 套餐为何成为众矢之地? 因为“拴狗的链条”断了,我们应该知道,过去十年,检验套餐如肿瘤标志物、生化全套等如野草般疯长。感冒发烧患者常被捆绑开出心肌酶谱和全套生化检测,这种“捆绑销售”直接导至医保资金浪费率高达5%,这是香港大学卫生经济学研究揭示的数据,他敲响了改革的警钟。 检验套餐的便利性催生了临床惰性,过去一个条码对应‘肝功能十项’,扫一眼就能送检,现在每管血都要人工核对几十个单项,像在垃圾堆里翻找线索。当医生只需勾选套餐就能完成诊断,医学思考的空间被严重挤压,这能耽误你多少时间,这些我写出我都不好意思。 02 拆链后的踉跄 政策落地的现实困境非常多,我在这里就说一下这几个方面。检验科的“效率塌方”,人力成本激增,浙江某医院拆解套餐后,检验技师日均手工核对标本量暴涨3倍,被迫化身“实验室侦探”;机器空转危机,湖南二甲医院信息科因系统无法快速重组项目,最终将升级工程外包招标,那么长的流水线,不使用,就失去了流水线的意义。 临床医生的也要这样的担忧,不开全检查怕漏诊,并且现在反而要给患者多抽1-2管血。这种“拆套餐反而增检验”的怪圈,折射出医生对精细化诊断的深度依赖和负责。 03 野狗的求生 当政策铁链突然松开,各方开始上演生存智慧,行业的应激与变通从现在开始了:检验科的“暗度陈仓”,部分医院将拆解项目重新打包为“科室内部模板”,内容与原套餐无异,只为规避审查;IVD企业的“断腕求生”,青海省16项试剂价格遭腰斩,柯萨奇病毒检测盒从31元暴跌至7.6元;湖南胱抑素C检测费直降56%,逼的我们不得不裁员,不得不狸猫换太子,不得不偷梁换柱,就是为了活下去. 这场行业大考甚至倒逼出“检验病理立项指南”,即将发布的定价新规,将直接决定数千项检测的生死存亡。 “放狗归山”的隐喻就是让医疗回归本质的必经之痛,“狗”的意象在此刻无比鲜活。政策如同斩断铁链的手,强行终结“套餐依赖症”;检验科是迷茫的看门狗,脱离流水线束缚后,需重学觅食技能;临床医生化作猎犬,被迫放弃“广撒网”,转向精准追踪病灶。 当浙江规定保留的15项基础套餐,如精简版“甲功二号”成为新标杆,当国家飞检组将粪便常规与寄生虫镜检重复收费列为典型处罚案例,我们读懂这场改革的深意,医疗不是流水线,检验不该是打包货。 拆解的是套餐,重建的是对生命的敬畏。每项检测都需医生亲手勾选、每次开单都经得起循证拷问,医疗才能从“机器流水线”回归“人文诊断场”。那只挣脱锁链的“狗”,也应该清醒认识IVD高利润时代再不会有了,放弃幻想,踏踏实实做好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