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41|回复: 0

[招标信息] 1.14亿元!中国海洋大学采购大批仪器(含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8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发布9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14亿元,涉及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单细胞微液滴分选仪、临界点干燥仪、全自动液氮存储工作系统、多功能酶标仪等,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6~9月。
部分采购仪器:
单细胞微液滴分选仪
单细胞微液滴分选仪(Single-Cell Droplet Sorter)是一种结合了微流控技术、液滴生成和高通量分选的先进生物分析仪器。它能够在微升级甚至纳升级的微液滴中实现单个细胞的包裹、检测和精准分选,是单细胞组学(如单细胞RNA测序 scRNA-seq)、合成生物学、酶工程、抗体筛选和微生物学研究的关键工具。
临界点干燥仪临界点干燥仪(Critical Point Drier, CPD) 是一种用于制备高精度电子显微镜(尤其是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样品的专用设备。它的核心功能是在不破坏样品精细微观结构的前提下,将含液体(通常是水或乙醇)的生物或软材料样品中的液体完全去除,实现干燥。
双通道调制叶绿素荧光仪
双通道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是一种先进的植物生理学研究仪器,专门用于非侵入性、实时监测植物光合作用的核心过程,特别是光系统II(PSII)的活性和效率。它通过测量调制叶绿素荧光来评估植物的光合性能、胁迫响应和生理状态。
“双通道”意味着该仪器可以同时或独立地测量两个不同样品或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叶绿素荧光信号,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和数据的可比性。
详细采购清单:
中国海洋大学2025年6~9月
仪器设备采购意向汇总表
采购
项目
需求概况
预算
万元
采购
时间
临界点干燥仪、自动组织处理机等设备采购项目
临界点干燥仪、自动组织处理机、高真空镀膜仪共3台设备。
120
2025年6月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单细胞微液滴分选仪等设备采购项目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台、单细胞微液滴分选仪1台、双通道调制叶绿素荧光仪1台、微生物/蛋白质厌氧分析室3间、智能人工气候室2间、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4台、8通道藻类培养与在线监测系统1台、气相色谱仪1台、高效液相色谱系统2台、植物生长箱1台、三层组合式摇床10台、高速冷冻离心机8台、藻类培养与在线监测系统4套、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1台、凝胶成像分析系统3套、均质机1台、真空冷冻燥机8台、氢氧检测仪1台、全自动核酸提取仪4台、精密天平4台、PCR仪5台、生化培养箱10台、光照培养箱4台、藻种培养架20台、核酸电泳系统3台、pH计4台、水浴锅4台、一体化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1台、落地式高速离心机1台、落地式超速离心机2台、高速大容量离心机1台、双温区植物培养箱2台、手持式光谱仪1台、手持式藻类荧光测量仪1台、冷冻混合研磨仪1台、全自动密度梯度制备系统1套、RF-O2荧光光纤氧气测量仪1台、组合式小容量二氧化碳振荡培养箱1台等设备。
2200
2025年6月
全自动真空封管机、气相液氮存储罐等设备采购项目
全自动真空封管机3台、气相液氮存储罐60台、冻干管密集柜储存系统(8℃-16℃低温库)1套、低温液体(深冷)贮罐1台、海水过滤系统1套、纯水超纯水系统1套、超低温冰箱7台、-20度冰箱10台、医用冷藏箱5台、电镜用液氮罐3台、生物安全柜1台、制冰机2台、超纯水仪3台等设备。
3800
2025年6月
全自动液氮存储工作系统、多功能酶标仪等设备采购项目
全自动液氮存储工作系统 1套,多功能酶标仪 2台,正倒置一体荧光显微镜 4台,全自动切向流超滤系统 1套,菌落观察分析仪 1台,高变倍体视显微镜 1台,实验型高压均质机 1台,蛋白纯化分析系统 2套,微生物资源储存与共享系统 1套等设备。
2450
2025年6月
“东方红3”船科考声学设备备件采购项目
“东方红3”船科考声学设备备件,要求为“东方红3”船多波束测深系统、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提供备件,包括电源模块、发射板、接收板、电容板、水下应答器等。 完成服务的时限为签订合同后3个月内。供应商需有科考声学设备原生产厂家的授权。
195
2025年6月
2025年度双一流建设学科平台仪器设备购置(第七批)
设备1:气相质谱仪 1台;设备2:热退磁炉 1台。
105
2025年8月
2025年度“双一流”建设学科平台仪器设备采购(第八批)
设备1:高分辨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1台 设备2:海上试验浮筏1台 设备3:防污涂层动态加速及减阻性能测试系统1台 设备4:光电催化ATR红外原位装置1台 设备5:全自动动态吸附仪1台 设备6:冻干机1台 设备7:超纯水机1台 设备8:实验室小型电解水制氢测试系统1台 设备9: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SR)1台。
709
2025年8月
2025年度“双一流”建设学科平台仪器设备采购(第九批)
设备1:水下水声定位系统 1套 设备2:像增强型相机 1台 设备3:多角度体散射函数测量仪 1台 设备4:水下拖曳式声源 1套 设备5:领域大数据可视化系统 1套 设备6:水下声/磁联合探测系统 1套 设备7:网关并行采集性能测试实验平台 1套 设备8:实时光谱分析仪 1台。
534
2025年8月
2025年度“双一流”建设学科平台 仪器设备(第十批)购置
设备1.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设备2.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设备3.高效液相色谱仪(3台)、设备4.半制备液相色谱仪(3台)、设备5.酶标仪、设备6.模拟移动床、设备7.高速冷冻离心机(2台)、设备8.荧光定量PCR仪、设备9.真空冷冻干燥机、设备10.活细胞长时程培养系统、设备11.小动物高频超声成像系统、设备12.动物体内外雾化暴露系统、设备13.生物发酵系统、设备14.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设备15.多通道全自动单细胞制备系统。
1336
2025年8月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海大”或OUC)是一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中国海洋和水产学科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等学府。学校创建于1924年,前身为私立青岛大学,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等发展阶段,于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正式定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唯一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学校校训为“海纳百川,取则行远”,体现了其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
科研:海洋科技“顶流”,创新成果“出圈”
中国海洋大学在科研领域堪称“海洋界的国家队”,其科研实力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海洋科学舞台上也占据重要地位。
顶尖学科引领全球:在软科2024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海大海洋科学位居全球第3位;在US News 2024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海洋与淡水生物学位列全球第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海洋科学与水产两个学科均获A+评级,是全国极少数拥有两个A+学科的高校之一。
科研平台“国家队”配置:学校拥有50余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构建了“实验室-研究院-产业基地”三位一体的创新链条。其主持建设的崂山实验室是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筹),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核心支撑。此外,还拥有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首批)、海洋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重大平台。
科研经费与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2024年,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中获批项目189项,直接经费达1.06亿元,资助率22.3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标志着科研组织能力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科研成果“顶天立地”: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在海洋食品加工领域,薛长湖院士团队研制的成果实现100余项专利转化,创造超120亿元新增产值,真正将“蓝色宝藏”变为惠及民生的财富。
科考能力“独一无二”:学校拥有“东方红3”“东方红2”“天使1”三艘科考船,形成了从近岸到深远海、辐射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世界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为科研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硬件支持。
重点实验室与科研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在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及交叉领域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尤其在海洋环境、海洋生命、海洋食品、海洋化学等方面优势突出:
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由薛长湖院士领衔,是我国海洋食品领域的顶级科研平台,专注于海洋水产品高值化利用、营养健康与安全控制,已产出大量产业化成果。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聚焦海洋环境污染过程、生态效应与修复技术,在海洋环境科学领域具有深厚积累。
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海底地质过程、海洋工程地质安全、环境地质灾害评估等研究,服务于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海洋化学基础理论、海洋资源化学、海洋腐蚀与防护、海洋分析化学等方向的研究,是海洋化学领域的重要基地。
海洋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虽为教学中心,但支撑高水平科研,为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提供平台,在海洋生物遗传育种、发育生物学等方面成果显著。
近海环境污染控制研究所,专注于近海(如胶州湾)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解决区域实际环境问题。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首批),虽为综合性中心,但涉及深海生物、深海化学、深海环境等前沿交叉研究,是探索深海奥秘的前沿阵地。
“蓝色药库”创新平台,学校提出并推进“蓝色药库”重大科技战略,致力于从海洋生物中发掘新药先导化合物,是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重要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不仅是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旗舰”,更是海洋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凭借其顶尖的学科实力、强大的科研平台、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独一无二的科考能力,海大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深海探测到蓝色粮仓,从透明海洋到蓝色药库,从“东方红”科考船上的科研突破到实验室里惠及民生的成果转化,中国海洋大学正以“踏浪前行”的姿态,持续解码海洋的无穷奥秘,是当之无愧的“学界顶流”。对于心怀“蓝色梦想”的学子而言,这里无疑是启航理想、成就未来的最佳选择。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