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VD大铁牛 验证了名言:贱人,贱己,贱行业。 1、无技术壁垒 PCR行业从早期的高精尖行业沦落为卖水行业,主因就是人才流动和普及,叠加上游原料商强大的供货能力,导至该行业毫无技术壁垒。 2、无准入门槛 疾控行业有其特殊性,不需要获取产品注册证,导至大批新玩家涌入。 3、无操作空间 公开招标,没有利益寻租,唯价格论,导至众多的厂家陷入囚徒困境,越报越低。 1.48这个价格,对于小厂,绝对是亏损价格,属于能供货,好不好用未知,灵敏度和特异性如何未知的一个状态。 单场价格的失败导至全行业的大溃败,大逃杀。PCR普通病原体市场,已经毫无希望! 针对目前情况,我提出建议: 请君赴死,速死,死出一个朗朗乾坤。 行业真是要到大出清的时候了,需要有强而有力的领导者,把低端市场打成赤地,让新入局的玩家从头亏到尾,从而保护自己的中高端市场。利基市场不死,中高端市场根本就守不住。(利基市场(Niche Market)是指在较大的细分市场中,针对具有相似兴趣或需求的一小群顾客所开辟的专业化市场空间,通常被主流企业忽略但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 什么是中高端市场? 拥有注册证准入门槛的,有技术壁垒,有资源壁垒的,有市占率壁垒的市场就是相对高端的市场。这一部分市场需要严控价格体系,保护好核心合作伙伴和公司的核心利益。 对于非核心市场,采用成本定价法,在成本定价的基础上提供基本服务和产品,对这部分市场的实力较差选手进行清扫。 大厂和小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规模成本不一致。 大厂本身在成本上就有优势,小厂一次亏损扛得住,次次亏损能扛住吗?小厂亏本的价格对于大厂而言可能还是微赚。 因此,就让大厂来打价格战,打成赤地白土,寸土不生,短则2年,长则3年,该领域就会成为创业禁区,活下来的几家就会默契达成协议,提供合理的价格和产品服务。行业重新回到正循环。 操作也很简单。 假设某市场再招标,小厂单人份试剂成本1.5元/人份(不含人工),大厂单人份试剂1.0元/人份(含人工),每次报价大厂就报1.5元/人份,遇标必投,不出几年,该领域就不会有新的厂家入场。 此举有两点深意: 1、强迫创业公司向行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不要在现有的平台上重复造车轮子。没有这个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时代已经变了。 2、归拢市场,让行业重新回到正轨。合理利润,才能保证提供合理产品和服务。 请君赴死,置君死地,吾而后生! 以上规则大概率适用于目前竞争白日化,且无法控价的领域,企业先大规模死,然后少数几个生。 因此基于以上推断,如果需要继续留在国内IVD行业,有且仅有两个新选择: 1、在大厂苟者 熬过这一轮周期,资源雄厚的厂家能够在资产最便宜的时候捡尸,目前还远未到行业最艰难的时刻,想捡**的可以再等等。 2、去创新公司 哪怕公司小,但是该公司有新领域,新项目,新技术,新模式,能够为行业创造增量,该领域市场规模可以支撑该企业自身造血,为大厂收购做准备。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在生物行业重新寻找到一个有巨大增量市场的细分领域,扬帆新蓝海,做一个让人羡慕的从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