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医疗设备,沦为个人提款机,医院“量身定制”招标被曝光。
01 人民日报揭秘医院采购黑幕 院长捞取好处费300多万元
5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揭秘重庆巫溪县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制”中标条件,捞取好处费300多万元的腐败案例。 文章介绍,2023年10月,巫溪县委第二巡察组对县人民医院进行巡察时,发现2021年该院采购“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过程中个别人可能违反了廉洁纪律,便将问题线索移交巫溪县纪委监委处理。 巫溪县纪委监委实地走访核查时发现,巫溪县人民医院的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购买价格高达1376万元,比周边区县采购的同类产品高出近400万元。 仅从医院采购程序上看,该设备采购程序严格、资料齐全,也经过了层层申报,但一套房产,成为案件突破口。 经核查发现,登记在该医院党委书记刘学银名下的一处房产,买房的绝大部分资金却来源于其妻弟的账户。刘学银妻弟银行流水显示:2020—2023年间有27笔超过5万元的现金存款记录,累计上百万元。 图片来源:人民网视频截图 2024年5月,经重庆市纪委监委批准,并报巫溪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同意,巫溪县纪委监委对刘学银采取了留置措施。 据刘学银交代,在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前,他提前将意向购买设备的品牌信息、设备参数告诉其朋友古某(化名),古某再安排亲属联系厂家及平台公司借壳中标。为表示“感谢”,古某多次向刘学银送现金。为了不被发现,刘学银安排其妻弟等亲属保管。 在担任巫溪县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期间,刘学银利用职务便利,长期在设备采购和资金拨付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以相同的方式非法收受古某等5人好处费共计369万元。 巫溪县纪委监委办案人员表示,刘学银在落实党中央关于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中消极应付,打折扣、搞变通,企图以上交廉政款的方式应付交差,并对职工上交廉政款设定指标。 刘学银坦言:“当时我们医院交得比较少,交了十几万,其中我也象征性地交了4.19万,我当时很愚蠢地认为按体量比,起码我们交三十几万才能过得了(关),所以很错误地发出这种指令。这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有的人根本就不该交,有的人可能里面问题很大,他也只交了很少的一部分。” 此外,刘学银还长期疏于管理,致使该院重复收费、违规收费、超收超声检查费、串换项目收费等问题层出不穷。 2024年11月,刘学银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违纪违法所得已全部追缴到位;2025年3月,刘学银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41万元。 “刘学银把医疗设备采购变成利益输送通道。”巫溪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胡超说,“此案暴露出基层医疗系统‘一把手’权力寻租的典型路径,表面走正规流程,但参数定制、招标环节暗中做手脚,通过设定倾向性条款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制’中标条件以谋取个人私利。”
02 加强医疗系统“一把手”监督 医院招标腐败成紧盯重点
从近期官方披露的查处案件看,医疗器械行业招标采购等环节腐败问题依然多发,医院“关键人物”成为采购环节中权力寻租的重点。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部分医院领导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指定供应商、设置排他性招标条件收受高额回扣;在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等环节,以虚增配置、虚假招标等手段进行权钱交易,严重破坏行业生态。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权力结构失衡与监督体系缺位,导至内部监督机制薄弱,外部监管技术手段滞后,监管部门之间协同不足。 今年以来,中纪委就招投标腐败问题已发布多篇文章。近日,中纪委官网发布《河南洛阳:查改治一体发力整治招投标领域顽疾》一文,介绍河南省洛阳市纪委监委在全市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腐败和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文章提到,聚焦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工程项目,以及国企、高校、医院等招投标腐败问题易发频发的重点领域,紧盯招投标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规定程序,有无虚假招标、串标、围标等行为,领导干部有无以权谋私、失职渎职、利益输送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公立医院管理中,“一把手”对医院招标起到关键性作用,医疗技术专业壁垒之下,监督机制往往难以有效发挥实效。在耗材、设备采购等环节,缺乏透明的监督制衡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为遏制招投标领域的腐败操作,目前多地已发布相关监督举措。 湖南提出,严厉打击招标投标违法活动。依法加大对操纵招标、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规避招标、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行为,遏制买标、卖标现象;浙江明确全力推进招投标领域治理改革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消除寻租空间;河南提出紧盯“关键少数”、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压紧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行政监督部门监管责任,集中发现一批问题线索、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完善一批制度机制。 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医疗设备招采市场回暖明显。各地卫健委、医院采购订单密集下发,设备市拐点初现。 其中,县域医疗机构的设备采购市场火热。查询发现,仅近一个月内,中国政府采购网关于“县域医共体”的医疗设备相关招采就有近50个,包括浙江、黑龙江、山西、四川、江苏、新疆、河南、福建、宁夏、湖北、山东等地。 据医装胜数统计,目前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规模在公立医院中约占26%,采购规模同比增速逐月递增,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2.48%。 基层医院升级改造也在同步进行中。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乡镇卫生院医用装备配置标准》,包括无创血压测量设备、监护设备、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等22种通用医用装备,以及涵盖急诊(抢救)室、内(儿)科、外科、口腔科、康复医疗科、全科医疗科、检验科等16个科室的115种专用装备。 县域市场正在成为医疗器械领域新的增长引擎。伴随巨额资金下发和采购需求的不断出现,权力寻租空间也在随之滋生,基层反腐力度也在逐渐加大。 中纪委文章曾指出,在医疗设备采购上,个别基层医疗机构“一把手”设法帮助特定关系人提前应对、提升中标几率。在药品耗材供应上,个别人员利用“统方”为医药代表谋取利益,少数基层医疗机构“一把手”利用职务影响力把控采购,借机收受贿赂。 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严厉打击招标投标违法活动。依法加大对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规避招标、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行为。 医药反腐的常态化和精细化趋势之下,医疗领域“量身定制”招标行为将被逐步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