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和临床研究中,蛋白质的特异性检测至关重要。传统方法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多重检测能力和灵敏度上存在局限。而近日哈佛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为蛋白质原位成像带来了突破性进展。 公司网址:www.lewinbio.com 蛋白成像是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核心技术。然而传统免疫染色依赖荧光或酶标抗体,受限于以下问题: ▸ 多重成像能力有限(一般只能3-4色) ▸ 灵敏度难以满足低丰度蛋白检测 ▸ 图像易受背景噪声干扰 于是,DNA标记抗体应运而生!通过DNA的程序化设计和扩增能力,科学家实现了“将蛋白可视化”的全新可能。 在本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DNA偶联抗体染色方案,有效抑制了非特异性信号,性能优于现有公开方法。我们进一步将该方法与杂交链式反应(HCR)结合,开发了信号放大的原位成像流程,并设计出全新的HCR发卡结构,使HCR发卡池从原有的5对扩展至13对,为更高效的多重检测提供了可能。最后,作者在培养细胞和组织切片中验证了该方法的高多重原位成像能力。 技术亮点1: DNA连接抗体+HCR链式反应 = 灵敏&多重 ➣研究团队提出的方案是: 抗体+DNA条形码 ⇩ 启动链式扩增反应(HCR) ⇩ 多重高分辨成像 核心优势: ▸ 将HCR反应对接到抗体标记系统,实现信号的指数级放大 ▸ 原本只有5种HCR对,现拓展到13种,大幅提升多重能力 ▸ 成功在细胞、组织切片、FFPE样本中实现成像 技术亮点2: 有效消除“非特异信号”的难题 ➣长期困扰DNA抗体成像的一大问题是: DNA长链易非特异结合核酸蛋白或核内结构,导至背景信号强烈! 推测非特异性结合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偶联的DNA寡核苷酸与细胞内核酸等结合;二是带负电的DNA与带正电的细胞分子的静电相互作用。 针对这些原因,本研究中提出优化方案: ▸ 添加互补DNA封闭条形码序列,减少其“误配”潜力 ▸ 使用Dextran Sulfate遮蔽带电相互作用 ▸ 添加适量NaCl提高离子强度 ▸ 可选使用三磷酸钠、多聚dT等其他封闭剂进一步降低背景 ▸ 结果显示,优化方案显著降低背景,同时保留目标蛋白信号,适用于80%以上抗体。 验证成果: 多重成像能力直接拉满! 杂交链式反应(HCR)是一种原位DNA扩增策略,具有小尺寸DNA发夹的优势,便于穿透组织样本。但以往仅有5对可用,限制了多重检测能力。 研究团队设计并筛选了15对HCR发夹,成功将验证后的HCR发夹库从5对扩展到13对,增加了发夹选择的灵活性和多重检测能力。 成像示例: 在BS-C-1细胞中实现4种目标(Golgi-97、Lamin B、Vimentin、Clathrin)同时检测 在小鼠视网膜切片中实现Bassoon等低丰度蛋白精准成像。 在HeLa细胞中通过3轮HCR成像,实现8重蛋白信号检测! 对比优势与应用前景
应用方向: ▸ 高通量组织病理分析 ▸ 神经环路精细成像 ▸ 多重单细胞表面蛋白检测 ▸ 组织微环境空间组学分析 参考文献: Wang Y, Liu X, Zeng Y, Saka SK, Xie W, Goldaracena I, Kohman RE, Yin P, Church GM. Multiplexed in situ protein imaging using DNA-barcoded antibodies with extended 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s. Nucleic Acids Res. 2024 Aug 27;52(15):e71. doi: 10.1093/nar/gkae592. PMID: 38966983; PMCID: PMC11347153. 探秘微观,引领生命科技前沿!精准偶联,开启分子操作新时代;超敏检测,赋能临床检验新应用!杭州乐为生医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多款科研利器: • 寡核苷酸偶联试剂盒,实现蛋白分子超灵敏检测;也可用于蛋白蛋白偶联 • 抗体定点修饰叠氮基团试剂盒,实现抗体修饰的精确把控; • 氨基修饰微球抗体偶联试剂盒,实现自主、简便DIY微球修饰抗体/蛋白; • 寡核苷酸纯化试剂盒,助力高纯度、高回收率短片段寡核苷酸纯化。 选择乐为生医产品,解锁科研新可能。 技术支持:18611591243 商务合作:15888863672 公司网址:www.lewinbio.com 欢迎扫描二维码或电话咨询! |